没有文化品格的收藏会破坏社会价值观
现在很多人赚钱多了,就开始艺术品的投资与经营。过去我产生过疑问,为什么我们的艺术品,或者古董,一夜之间就入了商人的法眼。这个曾经是文人的玩物,原本不是商人的商品,可是,成为商人的玩物之后,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收藏?
因为人性中有基本的占有欲。从古至今,世界上有很多物品都表现出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于是这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追求,大家都希望把美好的稀有的东西归为自己。因为占有,就有了把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无数的玩家,当然近现代也有玩家,他们的把玩,有一种文化是审美,这种把玩最为高尚。可是,很多人的把玩并不是以审美为原则,而是以物质、经济的增长、升值的潜力为追求的目标,这一现象尤以当代最为突出。所以,在时代的变迁中,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到非爱美之心的对于收藏物品所产生利益的追求,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现象。
收藏品被青睐,不外乎珍贵和稀缺两大特性,珍贵和稀缺都可以表现为文化和物质的两个方面。文化上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物质上的材质自身的珍贵和稀缺的意义,都能表现出它在市场上的价值,因此,收藏就难以摆脱金钱关系,难以脱离与占有相关的两个方面——文化上的占有和价值上的占有,这两个方面正表现为收藏概念中和品质上的巨大差异。
我们谈到历史价值,这个历史价值就有特殊的历史性。比如由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叶浅予先生的《北平解放图》,因为存世只有一件,而且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它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所以它是无价的。像《开国大典》这件作品,几经历史沉浮,目前广为传播的这件作品是1972年靳尚谊和赵域临摹的。这件作品中有刘少奇和高岗,而真正的董希文的原作中并没有刘少奇和高岗,反映了这件作品的种种遭遇,也表现出了唯一性。还有文革时期的重要作品《毛主席去安源》,虽然艺术界不承认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可是,它有历史价值,表现出了与历史相关的文革的这一段特别的历史。这件作品后来被某银行从拍卖公司购得。
我们看到在艺术的历史价值中,比如齐白石作品拍卖的最高价的作品4.2亿,因为它被认为是目前所见到的齐白石作品中尺寸最大的,而且画上有送给蒋介石的题字,有特殊性所在。还有像齐白石的《发财图》,也是齐白石众多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它的价值无疑就不同于稀有程度比较底的作品,比如他画了“不下万幅”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所以,具有稀有特性的作品一旦流入市场之后就会有很高的价位。从收藏方面来考量,有着文化和物质两个方面的不同追求,而这两个方面甚至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上的标榜,却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所谓的差别又没有绝对的分界,因为它的物质特性不同于诗歌、音乐等与物质没有直接关联的其他的文化产品,所以,物质中的价值就会影响到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文化和品格的导向。而当文化用价格来衡量的时候,也与价值有一定的关联。
精神与物质构成了世界,两者有着相互联系和支撑,人们总是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中权衡,其把握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品格上的落差。有文化品格的收藏,不仅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反之缺少文化品格的收藏,则在一种价值关系的追求中生发出无数的乱象,这是完全没有文化品格的收藏给社会造成的乱象,它破坏了社会的价值观与社会的稳定。
基于上述,我们要回到一个核心的问题之上——中国书画收藏在选择上的规律,就是历史和艺术的价值的基本判断。
在历史和艺术的价值衡量中,画家的作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前后的关系,独特性、影响力,持久力等等,都影响到实际的文化含量和价值含量,虽然判断自身也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眼光的高低强弱,而判断表现出前瞻性所带来的意外收获,也往往成为收藏的一种境界,又往往在今非昔比的对照中,表现为藏家在文化上和经济上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考量的是:
1、前后关系,表现于作品在所处时代的美术史上能否承前启后,是否能够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基本上可以说明其艺术的地位,这是奠定其价值的基础。例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徐悲鸿留学法国的文化背景,他在承前启后中所起到关键的作用;他开创的中国艺术教育使得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等等。
2、独特性,这是艺术的重要指标,基于美术史上的考察,观察能否在美术史上有独特性的内容,哪怕是个人生活上的一些细节。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中,有时候被称为“痴、愚、疯,癫”等非常的表现往往有被认为不同于他人的内容,往往成为诠释其艺术的一些特别的部分,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艺术的本质。比如齐白石,出生木匠,来自于湘潭农村,他画农家的生活,儿时的印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后来评判齐白石在艺术行为上的特别的要素。傅抱石有一方印章“往往醉后”,也是其性情的写照。艺术的内容和独特性两者相加成为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另一位健在的黄永玉先生,只有小学毕业,但有很多著作,是新时期诗歌一等奖的获得者,文学创作领域里有独特的贡献,至今还在上海的一家刊物上有自传体小说的连载。他和老乡齐白石的关系等这些特殊的经历,也是认识艺术家的一个特别的内容。
3、影响力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艺术的成就,但它不是绝对的,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判断,任何时候都有猎获虚名者,也有欺世盗名者,因此,收藏往往需要有穿越迷雾的能力,需要获得正确的信息。齐白石作为20世纪影响最广的艺术家,在50年代,笔记本、毛巾上、热水瓶上都印着他的虾,这是最为大众化的传播,是其影响力之所在。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等等,这些特殊的礼遇造就了他的影响力。但是,当下也有一些人造的“人民艺术家”,不仅使这个崇高的荣誉贬值,也造就了影响力的负面。
4、持久力的表现有着时代发展的问题,也有艺术家个人问题。如果没有持久力的表现,只能是影响一时。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持久力是艺术推高的真正动力。而对历史而言,历史中的持久力依靠时代发展中的许多难以预估的社会力量,包括时代审美的变化,时代文化潮流的改道、时代价值观的迁移。
5、流传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影响力,决定现实中的人。国际性、区域性的影响,既反映学术,又表现价值。而这之中,又有相互作用。学术价值的提升,也能够造就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除了上面几点之外,进一步就是艺术本体的考察,看艺术的具体内容以及现实的地位,学术的根底,题材、形式、语言、数量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艺术的成就以及市场的表现。又可以这么来看:
1、学术根基是艺术的基础,是成就的基础。
2、艺术源流表现为艺术家的所学以及风格谱系。名门名家之后往往占得先机。
3、艺术素养是艺术的重要内涵,然而,独特的题材和便于记忆的符号更容易流传和识别。
4、题材的特性和擅长会构成艺术的表象,能够强化记忆。而彼此的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不仅带来艺术的提升,而且会在多样化的表现中显现出优于他人的才智。
5、形式在专业范围内的考量、表现为成就的高低。
6、语言的独特性以及表现为技法的内容,是艺术家一辈子的追求、是成就的主要标志。
7、数量对收藏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概念。多寡会影响到市场,虽然有很多画家产量很低,但是一画行天下。然而,市场需要数量来支撑。所以,画得好又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来占有市场。因此,画家的高龄很重要,勤奋很重要。
综上所述,收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合乎自己的艺术趣味,能够反映自己艺术的品格,这样的收藏能够在顺应个人心愿的同时,陶冶其中,获得超乎寻常的文化收获。如果没有文化的收获,仅有价值的增值,那么,仅仅收获相同,也能够使自己顺心,但是,失去了文化上的感知,也就得不到精神层面上的愉悦。相应于社会的评估,品格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判断。
注:本文为2011年9月8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营论坛(鄂尔多斯)”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