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陈履生美术馆在常州西太湖雅集园开馆,同时展出“名家画油灯”特展。
“名家画油灯”特展,展出了陈履生先生收藏的中国当代国画名家所画的以油灯为题材的书画作品60余幅。作者包括黄永玉、韩美林、杨之光、冯今松、陈加泠、张立辰、李小可、潘公凯、尼玛泽仁、施大畏、王明明、范迪安、田黎明等。陈履生先生悉心收藏油灯几十年,曾经出版过《油灯知识三十讲》、《中国油灯简史》等系列专著。为了配合2008年“油灯文化展”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展出,他的海峡两岸的书画界朋友专门为他创作了一批画油灯的作品,并在台湾艺术教育馆作“两岸名家画油灯专题展”,还在台湾其他地区巡展。此次配合展出有他收藏的历代油灯,其中的“汉代西王母十三头陶灯”为同类文物中的精品,实属罕见。通过这一特展,不仅可以使观众认识和了解中国独特的油灯文化,还可以欣赏到当代名家笔下不同风采的专题创作。
油灯对于我的吸引力,是因为它的文化魅力。故收藏油灯已逾30年,为了存放收藏和为公众所同享,199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家乡扬中建立了油灯博物馆。在这弹指一挥间,藏品不断增加,研究继续深入,影响日益扩大。为了油灯博物馆10周年的纪念,油灯博物馆的藏品首次到馆外展出,于2008年8月8日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由油灯博物馆提供展品的“油灯文化展”,这一天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为了配合这个展览,我特邀了两岸师友先后创作了一批油灯题材的画,并在台湾艺术教育馆展出。如果说在历史博物馆的“油灯文化展”表现的是历史和文化,社会和发展,那么,在艺术教育馆展出的这批油灯题材的画则表现了历史和记忆,艺术和个性。
陈履生 金属油灯之种种 66cm×66
关于这批作品的创作,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故事和难以忘却的友谊。值得一提的是,5月18日,我在纽约出席“中国水墨画美学体系国际艺术研讨会”,收到好友、藏族画家尼玛泽仁的简讯——“5月12日释迦摩尼生日,上午我沐手上香在都江堰家中画桌前创作你交的《灯》,画面是一佛像前的酥油灯,刚画完,地震就开始了,一切如电视介绍,在我住房三百米处死亡数百人,但我和家人均平安无事,托佛保佑。”我为这位著名的班禅画师而感到庆幸,也为他祈祷,无疑,因为灯又增加了我们的友谊。至于台湾师友的作品,也是笔笔凝聚着友谊和情感,更重要的是当两岸画家就同一题材进行创作时,这一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在专业的层面上又能反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诸多问题。面对这些精心构思和悉心表现的作品,当然不是用一句感谢的话所能表达的;但是,这里还不得不说谢谢各位画家的笔墨支持。不管是油灯的收藏,还是油灯题材的创作,对我,对社会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因此,我希望油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格永远成为中国人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中国特有的油灯文化永远照耀着中国人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之所以选择“名家画油灯”作为陈履生美术馆开馆特展的主要原因。
陈家泠 灯与老鼠 67.5cm×99cm